多普勒法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主动脉顺应性

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,大动脉顺 应性下降是高血压发生、发展和心血管 事件的促进因素>$? 。但大动脉的顺应性是 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改善的,因此评价大 动脉的顺应性具有广泛的临床意义。脉 搏波传导速度测定是一种经典而简易的 评价大动脉顺应性的方法,可采用压力 感受器法或多普勒法来无创评价。前者 应用最广,后者应用甚少。本文对基于多 普勒的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主动脉顺应 性的应用价值,作一初步探讨。

一 资料与方法

1.1 研究对象:2002 年 3 月至 7 月,选 取窦性心律志愿者 50 名。30 岁以下、30~40 岁、40~50 岁、50~60 岁及 60岁以上组 每组男、女各 5 名。年龄 16~81 岁,平均 年龄 44 岁。

1.2 仪器:使用彩色超声仪,7.5MHZ 的 高频探头和 2.5MHZ 扇形探头。

1.3方法:检查过程均在上午进行。受检 者休息 10分钟,采用标准袖带水银柱式 血压计测量右上臂血压。测量右颈总动 脉时用高频探头,受检者颈下垫枕使头 后仰,侧向对侧。取样深度 4CM,聚焦位 于血管前壁,距颈总动脉分叉 2CM处二维图象显示清晰后采用 C 型超声技术, 测量颈总动脉的各项参数。脉搏波传导 速度测定时,用 2.5MHZ 扇形探头先放于 胸骨上窝,取样容积紧贴左锁骨下动脉 下方处降主动脉获得血流频谱,然后放 于髂窝处测量髂外动脉股总动脉移行处 血流频谱,取样角度 小于20度 。同步记录 FF 导联心电图并存入外置工作站,供以后 脱机分析。

1.4 测量指标:

1.4.1 颈总动脉内径:取血管前壁G管腔 界面至后壁G管腔界面的距离作为颈总 动脉内径,于心电图 H 波顶点处测量颈 总动脉舒张期内径

1.4.2 脉搏波传导速度::测量降主动脉血流频谱起始点与心电图 QRS 波起 始点的时间与髂外动脉股总动脉移行处 血流频谱起始点与心电图 QRS 波起点的 时间,两者之差则为脉搏波传导时间t 用软尺测量胸骨上窝与髂窝之间的体表 距离d,则 PWV=d/t。

二 结果

2.1 基本资料见下页表 1。

2.2基于多普勒的 pwv  与 DC、CC 显著 负相关P与 YX、$ 良好正相关.

2.3 年 龄 与 与DC、CC 显 著 负 相 关 , LM6、YX、$ 显著正相关。

三 讨论

3.1 评价动脉顺应性的意义:动脉顺应 性下降可以先于疾病临床症状出现,使 患者早期被检出成为可能,从而在疾病 临床出现时能预测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变 化趋势。现已证明,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 制剂、钙通道阻滞剂等,能明确的改善大 动脉顺应性,使已受损的心血管结构和 功能逆转。因此,探讨无创评价动脉顺应 性的方法具有临床应用价值。

3.2 评价顺应性的常用指标和方法 经 典 的 动 脉 弹 性 特 征 常 从 基 于 弹 性 腔理论所建立的流体力学数 学模式基础上来定量评价。常用指标有: 动脉顺应性、扩张性、僵硬度和弹性模 量。动脉顺应性和扩张性是大动脉最重 要的特性,是定量评价大动脉弹性功能 的可靠指标。扩张性即在一个心动周期 中,一定压力改变引起动脉容积的相对 改变;顺应性则指在一个心动周期中,一 定压力改变所引起动脉容 积 的 绝 对 改 变,是扩张性与动脉容积的乘积。在临 床研究中,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可用不 同的方法来测定和表达。如局部顺应性 (731,7 13.G70,M15)、区域顺应性>+5N03M,7 13.G70,M15?等。区域顺应性是指某段动脉 的顺应性,可用脉搏波传导速度法测定。 局部顺应性和扩张性是指动脉某个截面 的扩张性和顺应性,现代超声技术可以 较为准确地测定在一个或几个完整心动 周期内管径随血压的变化,所以可较为 准确而客观地评价动脉的特性。直接计 算动脉顺应性是很困难的。可是假设动 脉在脉压作用下主要是沿着短轴方向移 动,长轴移动忽略不计,那么就可从血管 半径、直径、横截面积变化来评价动脉顺 应性,这就是临床上很实用的横断面顺 应性。事实上动脉管壁>从解剖学角度来 看粘附在周围的组织上,即受到外部的 约束,在脉压作用下在纵向运动极其微 小。

目前临床可用多种有创或无创的方 法来间接评价大动脉顺应性,包括脉压 差水平的测定、平面压力波测定、;A6 测 定、超声技术、磁共振成像等,但各种方 法均有自身的缺点。随着超声技术的发 展,目前超声评价顺应性的报导越来越 多。但由于受声窗和图象质量的限制,大 都用于研究浅表大动脉,如颈动脉、股动脉、肱动脉。评价主动脉的顺应性常采用 经食道超声[H,&]和经血管内超声[K]这种半 创或有创的方法。基于多普勒的脉搏波 传导速度无创评价主动脉顺应性在国外 鲜有报导[E]。国内尚未见相关报导。

3.3 基于多普勒的 PWV的价值:颈动脉 与主动脉同属于弹性大动脉,它们的顺 应性改变是一致的 ,且颈动脉位置表浅,检测方便。结果表明,基于多普勒的 PWV,与目前公认的超声技术评价动脉 顺应性的指标DC CC…..都有较好的 相关性。说明这种较简易的用一个多普 勒探头同步结合心电图评价主动脉的顺 应性,结果是可行的。检查时取样置于骼 窝处,由于骼动脉从盆腔向浅表移行处 血流更加平行,全部受检者都较易获得 满意的频谱,检测比脐部更加方便。值得 注意的是,测量两个取样点血流时,应尽 量使心率保持一致,以减少误差。已有研 究表明,心率增加可引起顺应性降低[I], 且本文检测时间差时又非同一心动周期 进行。

本组资料还提示,随着年龄的增加, 大动脉顺应性下降,表现为PWV增快, EP. 增加,DC,CC下降,这与文献的报 导是一致的。尽管基于多普勒的 PWV测定比运用压力感受器的自动脉搏波传 导速度测定费时较长。但自动脉搏波传 导速度测量器仅在少数的实验室拥有, 远没有超声普及,且超声也可反复、无创 地进行,同时又能观察血管的结构改变, 因此具有独特的优点。

3.4 本研究优缺点:不足之处在于测量 PWV时,脉搏波传导时间并非于同一心 动周期测得,但使心率基本保持一致时 测量,减少了误差;此外,超声评价颈动 脉顺应性时,以肱动脉的脉压差替代颈动脉的脉压差,会产生一定的误差。但研 究表明肱动脉的脉压差与颈动脉的脉压 差基本接近。优点是用一个多普勒探头 同步结合心电图评价主动脉的顺应性, 以及用肱动脉的脉压差替代颈动脉的脉 压差评价颈动脉顺应性,均能简化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