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“T-tube”模型的中心动脉脉搏波双通道盲辨识

欧洲心脏病学指南提出,中心动脉压(centralaorticpulsewave,CAP)作为直接反映心脏和脑 血管压力的参数,可能成为终点心血管事件的预 测指标 .近年来一些前瞻性的临床随访研究证实,CAP与心血管系统状态和特性(如心脏负荷、 心肌收缩力、动脉顺应性、外周阻力等)密切相 关,这对于预测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意义重大.

目前CAP可通过有创或无创手段测量.有创测压法不仅要使病人承受很大的创伤和风险,而 且要求实施医院有相当好的技术和设备,临床应 用存在局限性.无创测量法主要采用传递函数法 (transferfunction,TF),它利用外周动脉(如桡动 脉、肱动脉)测得的脉搏波经函数转化推测CAP 波形与压力值,该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已由大 量实验证实,但其是否受早搏、心房颤动、药物和 心率等因素的影响还有待深入研究 .传递函数法 通过测量外周动脉的脉搏波(peripheralarterypulsewave),利用函数转换关系间接推导出CAP波 形与压力值.目前已有类似产品应用于临床 .

传 递 函 数 (TF)方 法 在 经 历 了 由 GTF (generalizedtransferfunction)到 ITF(individualizedtransferfunction)的多次改进后,其精度已有显著 提高,但要应用于临床还有一些理论上与实际操 作上的问题需要解决.首先,TF与脉搏波传导特 性并无直接联系,其中各参数生理意义尚不明确; 其次,这一方法仅通过单个部位 PAP和一个先验 的TF来估计CAP,忽略了心血管系统的经时渐 变特性与个体间的差异性;最后,TF的求解不仅 需要大量实验人群,还要采用有创测量手段,时间 与物质成本较高.近年来,随着盲辨识技术在生物 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,J.O.Hahn等提出了由 多路 PAP估计CAP的多通道盲辨识法(multichannelblindsystemidentification,MBSI),本文 将对其进行深入分析与改进.

 1 多通道盲辨识算法

MBSI是盲信号处理技术的一个分支,MBSI 算法在CAP估计中的应用大致思路是结合体表 两点或多点处的 PAP信息来估计CAP .该方法 将心血管系统视为一个单输入多输出 (single inputmultioutput,SIMO)系统,如图 1所示.心 室射血的压力或流量波形可作为系统的输入,体 表多个部位测得的脉搏压力波形可视为系统的多 路输出,脉搏波在外周动脉中传导的过程由系统 传递函数描述;这样,CAP重建被转换为由多路 输出信号估计各通道系数与输入信号问题,即系 统辨识领域的 MBSI问题 .

可辨识系统需满足如下三个必要条件 : ①所有通道间没有公共零极点,即各通道特性要 有足够的不同;②输入信号要足够复杂以激励各 个通道,其模式个数不小于 L+2(L为系统传递 函数阶次),例如,输入序列不能为零、常数或单 个正弦信号;③输出信号足够长,每一通道输出的信号长度 N>2L+1.

综上所述,MBSI算法克服了传递函数法需 建立先验函数或模型的缺点,可实现 CAP的无 创、个体化测量.Hahn提出的“灰箱”模型还能反 映脉搏波的传导特性,可间接应用于心血管系统 重要参数的推导 .

    2 双通道 FIR模型的建立    

2.1 心血管系统“T-tube”模型

心血管系统可被视为一多通道动态系统. Hahn提出用非对称“T-tube”模型(见图 2)可 仿真人体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的脉搏波,该模型 结构简单,原理明确,现已应用于心血管系统参数 计算、脉搏波反射特性分析等 .本文采用这一 模型求解脉搏波传导的传递函数,进一步分析 CAP与 PAP间的关系.

“T-tube”模型结构是传输线理论与弹性腔模 型结合的产物,主要由传输线与末端阻抗两部分 组成,传输线部分表征近心端大血管特性,末端三 元弹性腔模型用于模拟外周小动脉的阻力特 性 .图 2中 ΓP 为反射系数,Zc 表示血管的特 性阻抗,C为血管终端动脉顺应性,R表示血管外 周阻力,R0 的引入可以更好地描述系统高频特 性.设主动脉处脉搏波 PA 传导至外周动脉形成PP,其传导时间为 nA-P,则在 S域中 PA 与 PP 的 关系可由式(1)描述.

Campbell等通过动物实验证明了非对称“T-tube”模型两个通路参数间模型参数随心血管系 统生理状态的变化而变化,当血管处于舒张状态 时,动脉顺应性增加,外周阻力减小,脉搏波传导 速度降低使延迟时间增加;而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时,情况正好相反.Campbell等的实验中还测得 了狗在多种状态下的脉搏波,将主动脉脉搏波作 为模型输入,验证了非对称“T-tube”模型的有效 性;在验证过程中,需不断对“T-tube”模型参数进 行调整,使输出波形与两路外周动脉实测(肱动 脉/颈动脉、股动脉)脉搏波达到最佳拟合 .图 3 显示了按照“T-tube”模型在三种生理状态下重建 出的脉搏波仿真结果,由图可见,血管收缩时血压 升高,血管舒张时血压下降,与真实情况相符,也 为本文中 MBSI算法验证提供了依据.

非对称“T-tube”模型用简单电路元件对心血 管系统结构做出了假设,很明显为一灰箱模型.式 (2)给出了该模型传递函数 G(z,θ),为一结构基 本确定的 IIR函数,其未知参数 NA-P由脉搏波传 导时间与采样率决定,而 a,b则与末端弹性腔模 型的参数有关.在 “T-tube”模型基础上,Hahn最 先设计出了心血管系统“灰箱”模型 ,其结构如 图 4所示.

G1(s),G2(s)分别为通路 1(头通路)与通路 2(体通路)的传递函数,式(3)给出了 G1(s), G2(s)的计算公式,其离散域表达式与式(2)相 同,其未知系数可通过 MBSI算法由头通路脉搏 波 P1(t)与体通路脉搏波 P2(t)确定.

式(3)中 G-1 1 (s),G-1 2 (s)分别为 G1(s), G2(s)的逆函数,用于估计主动脉脉搏波 PA(t). MBSI的“灰箱”方法不仅能估计主动脉脉搏波, 还可用于计算外周阻力、动脉顺应性、脉搏波传导 时间等参数 .但该算法难点是 IIR分子、分母 系数与阶次的确定,利用两路输出仅能辨识出 IIR函数分子与分母的乘积 D2(z-1 )·N1(z-1 )和D1(z-1 )·N2(z-1 ),无法确定系统零极点;增加额 外通道虽有助于零极点的辨识,但会增加运算与 操作复杂度,降低临床实用性 .

2.2 脉搏波传导的 FIR特性

与“灰箱”模型相比,“黑箱”模型无需心血管 系统建模理论支持,仅将各通路传递函数视为结 构与系数未知的 IIR或FIR函数.Swamy等[8]认 为脉搏波传导特性可满足 FIR滤波器的三个假设 条件:首先,心血管系统状态 在 短 时 间 (60~ 120s)内是稳定的,满足线性时不变特性;其次, 由于不同外周动脉处脉搏波形态差异较大,可认 为各通道传递函数是互质的,即没有公共零点;最 后,假设主动脉脉搏波的高频成分高于滤波器阶 次,则FIR滤波器不会将高频噪声引入估计的源 信号.Swamy等用 FIR函数来描述“黑箱”模型各 通道特性,并用动物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, 主动脉脉搏波估计的整体误差仅为 48%.该方 法最大的优点是模型结构简单,运算量小 .但 目前尚无精确算法与准则可用于FIR阶次的估 计,辨识过程中需要不断调整阶次.

IIR与FIR函数各有优缺点,在实际应用中 需根据系统特性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选择.从性能 上来说,IIR滤波器的极点可位于单位圆内的任 何地方,因此可用较低的阶数获得高的选择性;但 这个高效率是以相位的非线性为代价的,选择性 越好,则相位非线性越严重.相反,FIR滤波器可 以得到严格的线性相位,然而由于FIR滤波器的 极点固定在原点,所以只能用较高的阶数达到高 的选择性.对于同样的滤波器设计指标,FIR滤波 器所要求的阶数可以比IIR滤波器高 5~10倍, 运算过程复杂,信号延时也大.当对选择性和线性 的要求同等重要时,IIR滤波器就必须加全通网 络进行相位较正,同样会增加滤波器的复杂性.

从结构上比较,IIR滤波器必须采用递归结 构,极点位置必须在单位圆内,否则系统将不稳 定;另外,由于运算过程中对序列的舍入处理,这 种有限字长效应有时会引入寄生振荡.相反,FIR 滤波器主要采用非递归结构,不论在理论上还是 实际运算中都不存在稳定性问题,运算误差也较 小.此外,采用快速傅立叶变换法求解 FIR滤波 器,在阶数相同时,可大大提高运算速度.

整体看来,IIR与FIR滤波器作为系统传递 函数时可达到同样的滤波效果;FIR主要的优势 是其线性相位、简单性与稳定性,而IIR的长处在 于可用低阶非线性相位设计实现频域滤波.在心 血管系统特性描述上,基于“T-tube”模型的IIR传递函数有着明显优势,为满足相同的幅频响应,FIR和IIR所需的阶数相差悬殊.但就MBSI算法 而言,FIR系数的盲辨识更容易实现.权衡这两大 条件,本文尝试用FIR函数来描述脉搏波传导特 性,仿真数据选用图 3中的三例典型脉搏波,具体 步骤如下.

1)频域求解两通路传递函数. 两通路传递函数可通过系统输入与输出信号 间的互功率谱密度和输入信号的功率谱密度的比 值由 Welch’s平均周期法估计得到.其中,窗函 数采用汉明窗.将主动脉脉搏波 PA 作为输入,两 路外周脉搏波 P1 与 P2 分别作为输出,可求得 FIR类型传递函数 TFA1 与 TFA2 .

2)两通路 FIR系数求解. 两通路 FIR系数可由频域传递函数的幅值与 相位信息求解时域 FIR模型得到.设 n与 m分别 为 IIR或 FIR函数分子与分母阶次;输出 b和 a 即为 IIR或 FIR的分子与分母系数.将步骤 1中 求得的 TFA1 ,TFA2分别代入,设置 m=1,n=5, 6,…,40,采用最小二乘方法可得阶次分别为 5 到 40的两路 FIR传递函数各36组,系数 bij中 i=1, 2表示通道的选择,j=5,6,…,40为 FIR阶次.

3)还原两路输出波形,评价 FIR模型可行 性.

将 FIR的系数 bij代入 FIR差分数字滤波器 后得到此 FIR滤波器的输出 Pij.各阶次 FIR性能 可由系统输出 P1j,P2j与原始波形 P1,P2 间的误 差来 评 价.评 价 标 准 波 形 畸 变 率 (waveformdistortion,WFD)与 整 体 能 量 差 (totalenergydifference,TED)的定义如下:

图 5显示,两波形间整体误差很小,尤其是收 缩压与舒张压误差均在 3mmHg以内,已达临床 可接受范围.“T-tube”模型对应为 IIR数字系统.

图6显示了步骤 3的误差分析结果,其中 Pulse1,Pulse2,Pulse3分别对应图 3中正常生理 状态、血管收缩状态以及血管舒张状态的脉搏波. 随 FIR阶次 n的增加,WFD与 TED均逐渐减小; 但 WFD不受脉搏波均值影响,更能反映波形间 形态上的差异.由图中虚线可知,当 n在 15~20    范围内时误差下降幅度开始减小;而 n>20时,三 种生理状态下 WFD<6%,TED<3%,整体误差 在可接受范围内;n>25时 WFD逐渐趋于一固定 值,不再继续减小,这说明阶次增加已很难使 FIR 与 IIR特性更加接近.综合考虑系统误差与实用 性,本文认为“Ttube”模型特性可由 15到 25阶 FIR函数近似,这将为 MBSI算法的阶次估计提 供依据.

    结 论

本文采用“黑箱”方法将各通路传递函数视 为 FIR函数,其阶次与系数均可由 CR算法直接 估计,大大降低了辨识难度.“T-tube”模型的验证结果表明,MBSI算法稳定性与准确性较好,能 及时辨识心血管系统的不同状态.MBSI算法产 生的收缩压误差小于46mmHg,舒张压误差小 于 42mmH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