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特征及其 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关系的分析

分析健康体检人群脉搏波传导速度特征,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相关 性。方法选择四川省人民医院13 841名健康体检人员,询问疾病史,测量身高、体重、BMI、血压 等,检测FPG、血脂、UA等生化指标,应用动脉硬化仪检测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(baPwv)。结果 健康体检男女性人群baPwV值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,<60岁男性baPwv值明显高于女性。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、SBP、BMI、FPG、uA和TG水平均为baPWV的影响因素,其中年龄、 SBP对baPWV的影响最大,标准化回归系数>0.42。结论健康体检人群的baPWV值随性别、 年龄呈不同的分布特征。应加强对老年人群,尤其是老年女性的baPWV监测,早期预防高危人群 心血管事件的发生。

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(baPwv)测量是目前公认 的简单无创、重复性好的动脉僵硬度测定方法。国内 外多项研究显示,baPWV是冠心病、脑卒中等心血管 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,可作为无症状个体心血管疾 病危险的生物标记,适用于大规模人群的流行病学 调查n]。本研究旨在通过四川省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大样本动脉硬化筛查,分析当地健康体检人群 baPWV的特征,及其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, 为早期干预和监测动脉硬化的发生提供依据。

对象与方法

1.研究对象:选择2011–2012年IⅡtJq省人民医 院体检中心1 5 041名健康体检人员。经询问病史排 除慢性疾病(高血压、糖尿病、冠心病、血脂异常、脑梗 死和肾脏、肝脏疾病以及恶性肿瘤等),最终13 841名 体检者纳入研究。其中男性8 147人,女性5 694人,年龄20~89岁,平均年龄(45.95±11.98)岁。

2.研究方法: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询问记 录疾病史;采用校正的身高、体重仪测量身高、体质 量,并计算BMI(kg/m2);根据WHO推荐方法,取腋中 髂骨上缘与第12肋骨下缘中点连线测量WC;采用校 正后的汞式血压仪,在受检者安静状况下连续测量 其坐位(右上臂与心脏处同一水平)血压3次,每次间 隔30 s,取其均值;采集受检者晨起空腹静脉血15~ 20 ml,离心后取上层血清用于相关生化指标(Fro、 TC、TG、HDL.C、LDL—C、UA)。采用日本欧姆龙公 司生产的全自动动脉硬化仪(型号:BP一203RPE lI), 由经专门培训的技师测量受检者baPWV。受检者静 息>5 min,取仰卧位,双手手心向上置于体两侧,四 肢分别各束缚一条示波血压袖带,左右小臂内侧各放 置一个ECG传感器,胸骨左缘第四肋问放置一个 PCG传感器。仪器设置为重复测量2次,取第2次数 据为最后结果。取左、右两侧baPwV的均值计算。

3.统计学分析:应用SPSS 17.0统计软件进行数 据整理和分析。计量资料采用i±S表示,两组间比 较采用£检验,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,两两比较采 用LSD法;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,组间比较采用#检 验。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秩相关法计算相关系 数。多重线性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建立回归方 程,检验水准a=O.05,p<=0.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。

结 果

1.相关检测指标性别间比较:13 841名受检者 的年龄、血压、BMI、WC、baPWV及生化指标结果见 表1。经统计学检验,性别在年龄、血压、WC、BMI、 血脂、UA、FPG及baPWV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(P值均<0.05)。

2.baPWV的性别、年龄比较:按年龄划分为6个 组(20~、30~、40~、50~、60~、70~岁),各年龄组 baPWV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,且随年龄增加而 上升(趋势检验F=8 018.8,P<0.001).男女性 baPWV值在各年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(男性:F=1 213.84,P<0.00l;女性:F=1 535.04,P< O.001),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(表2)。<60岁男性 baPWV均值均高于女性(P值均<0.001),>60岁女 性的baPWV均值高于男性,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。

3.baPWV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:将年 龄、SBP、DBP、BMI、WC、TC、TG、HDL—C、LDL—C、 FPG、UA分别与baPWV进行相关性分析,表明年龄、 血压与baPWV值的相关性最强,r=O.436~0.624,女 性各指标与baPWV的相关系数大于男性,男性血UA 水平与baPWV无显著相关性(表3)。根据散点图曲 线拟合结果,将年龄的二次方(agd)与baPWV值建立 二次关系回归方程。由于SBP和DBP、TC和LDL—C、TG和 HDL—C、BMI和WC之间存在较强的共线性(r值分别 为0.71、0.88、0.46、0.83,P值均<0.001),在多元线性 回归方程中仅纳入了年龄、SBP、BMI、TG、FPG、UA 等指标作为自变量,其结果见表4。

讨 论

研究证实以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硬化为典型特 征的动脉血管结构与功能病变是各种心血管事件发 生基础。动脉僵硬度的改变早于结构改变,对动脉 僵硬度的早期检测和重点监测及干预,可有效预防 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n’21。BaPWV作为目前检测动脉僵硬度的无创新手段,在健康体检 和健康筛查中已得到广泛应用口·4I。

本组健康体检人群中,baPWV值随年龄的增加 而上升,>60岁组人群的baPWV值增长速度显著增 加,约为<60岁组人群增长速度的2倍。相关性分 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是影响baPWV 最主要的因素之一。随年龄增加,动脉系统逐渐衰 老并伴结构改变,包括弹力蛋白断裂和变性、胶原增 加、动脉壁增厚和扩张,并导致脉管系统逐渐变硬及 当压力波沿主动脉传播时其速率增加。有报道认为 baPWV与年龄存在非线性二次相关关系b1。 Khoshdel等哺3的Meta分析也显示在年龄较大人群 中,baPWV快速升高的趋势较为明显。本研究结果 与前述报道相似,男女性的年龄与baPWV值的二次 方线性回归关系拟合优于直线回归关系,提示年龄 越大,baPWV增长越快。因此在老年人群中,应加 强对该人群动脉僵硬度的监测。

本研究男性总baPWV均值显著高于女性。 20~59岁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男性高于 女性。60岁以后,女性的baPWV值高于男性,但差 异无统计学意义。女性50岁后baPWV值的增长速 率明显加快,尤其是60—69岁组与50—59岁组比 较,增长速率近乎1倍。这与马春梅等”3、林敏霞旧。 报道相似。考虑绝经后女性因激素改变等原因,雌 激素调节血脂的作用减弱,对血管的保护作用降低, 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的患病危险显著增加,达到 与男性相近的水平。提示绝经妇女应特别关注动脉 硬化的检测,以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

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,年龄、SBP、FPG、UA、TG等均是男女性人群baPwV值的危险因子。国内 外多项研究表明,年龄和SBP是影响baPwV的独立 危险因素。本研究中男女性年龄和SBP的标准化偏 回归系数均远远高于TG、FPG、uA等危险因素,表 明年龄和血压在baPWV中起关键作用。本研究中 BMI与baPWV呈显著负相关关系,这与国外 Tomiyama等阳]、国内康秀芬等¨叫的研究结果相似。 单因素分析中男性的uA与baPwV值无显著相关 性,但在控制混杂因素后,uA作为一个独立危险因 素进入回归方程。研究显示本组健康体检人群的baPwV值随性 别、年龄呈现不同的分布特征,对老年人群,特别是 老年女性尤应加强监测和定期随访,可早期预防高 危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。本研究属横断面 研究,虽分析了baPwV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 系,但无法证明其预测心脑血管事件的价值,还有待 前瞻|生研究进一步探讨。